中新網廣東新聞3月25日電 (黃麗君)主題為“對話世界 逐夢未來——新經濟周期下的中國機遇”的“2019(橫琴)經濟發展與創新大會暨第九屆諾獎得主中國行”25日在珠海國際會展中心舉行。
201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羅默教授表示,當面臨因技術進步而帶來的不可預期損害時,可以利用政府的職能來防止這種損害。他還總結道:“如果民眾、企業和政府協力消除由于蕭條和敵對引起的悲觀情緒,培養起真正促進人類進步的包容性,并抱有自我否定的開放心態去適應改變,取長補短,必定能實現進步發展?!?/p>
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北京大學匯豐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巴曙松認為,當傳統增長動力逐漸減弱,宏觀政策在試圖降低增長對“基礎設施+房地產”模式的依賴時,中國以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為代表的新經濟板塊開始快速發展。產業結構升級的方向是以科技、消費、服務為代表的新經濟。目前新經濟的比重快速上升,不少產業度過初創期,迎來成長期。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副所長向松祚總結了創新的五點基本規律。在他看來,第一創新首先是一個文化現象;第二,創新的生態體系的核心要素首先是開放、包容、多元的社會氛圍;第三,一個全面的生態體系一定是能夠激發自發自在的一種創新秩序;第四則是跨界的融合;第五個規律是偉大持久的創新、長期專注和堅持不懈。
本次活動由南方出版傳媒集團、珠海橫琴新區金融服務局聯合主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