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進快出如游資!3月北向資金成交首破萬億 約六成港股交易額】數據顯示,3月份港股市場月成交額達2.29萬億港元,折合人民幣1.96萬億,而北向資金在3月份創歷史地達到1.15萬億,相當于六成的港股成交額,也意味著,北向資金的成交額幾乎等同于大半個港股成交。有市場人士表示,凈流入額驟降與成交額驟增這一現象,表現了資金的快進快出,與外資穩健的投資風格不符,倒是與內地游資風格有所類似。(券商中國)
點擊查看>>滬深港通資金流向數據
兇猛!他們能撐起大半個港股成交!3月北向資金成交首破萬億,約六成港股交易額,快進快出如游資
外資在A股的舉動受到極大關注,但有些北上資金并非真正來自海外,可能是中國投資者來借道香港進入的資金,通過孖展(類似兩融)這種保證金融資方式加了桿桿。
3月北向資金成交有多活躍?數據顯示,3月份港股市場月成交額達2.29萬億港元,折合人民幣1.96萬億,而北向資金在3月份創歷史地達到1.15萬億,相當于六成的港股成交額,也意味著,北向資金的成交額幾乎等同于大半個港股成交。
從凈流入情況來看,3月份凈流入額從2月份的600多億驟降至43.56億,而從成交額來看,3月份成交額從2月份的6021億驟增至1.15萬元。兩份數據的鮮明對比令市場詫異,有市場人士表示,凈流入額驟降與成交額驟增這一現象,表現了資金的快進快出,與外資穩健的投資風格不符,倒是與內地游資風格有所類似。
香港的孖展業務開戶幾乎沒有門檻,不像A股需有資產50萬以上才可以開設兩融賬戶;而資金價格便宜也是特點之一,操作上確實便利。不過總體上,這種場內杠桿倍數相對有限,場外融資杠桿相對更高,在2015年曾達到6倍,如今大部分都已被清理,只有少數機構在行情好的時候提供3-4倍場外融資。
券商中國記者獲悉,去年以來香港孖展業務規模出現增長,但也有所分化。以近期披露年報的中資券商為例,交銀國際2018年保證金融資利息收入比2017年同比增長了25.1%;海通國際的孖展融資規模卻有所縮減,從163.69億港元減少到159億港元。
突出的案例當屬中金公司。中金公司發布年報稱,在境外,公司通過港交所交易的滬股通和深股通的市場交易份額排名在香港所有境內和國際券商中繼續上升,排名為全市場第二名。除中投證券外,中金公司兩融利息收入同比增長14%,主要是由于境外客戶融資需求增加,使得日均融資規模上升。
3月累計成交首次破萬億,環比增長92%
今年以來,北向資金的動態備受市場關注,1-2月的滬股通、深股通的北上資金凈買入規模還創下新高,直到3月份大幅縮減,規??s小了近13倍。
數據顯示,2018年至今,滬港通和深港通的北上資金的A股買入規模一直超過賣出規模,呈現凈買入的趨勢,只有兩個月是例外的,分別是2018年2月和2018年10月。而大部分情況下,北向資金滬股通的凈買入規模都超過了深股通,累計15個月里有11個月都是如此。
這兩個月,北向資金分別賣出了1657.12億和2158.33億A股。其中,去年2月份凈賣出26.3億,但總成交金額也只有3287.93億。而去年10月,總成交金額有4771.44億,凈賣出105.29億。
總體上,北向資金凈買入金額在今年1月、2月達到高峰,1月北向資金凈買入606.88億,比平均279.77億高出了116.93%;2月北向資金凈買入也達到了603.92億,并且買賣成交總額超過6000億,創出歷史新高。
新高再次被改寫!剛剛過去的3月份,北向資金買入賣出的力量都很強,累計成交總額突破了萬億規模,達到1.15萬億,環比大增91.67%,接近2月份的1倍規模。但是,最后凈買入金額為43.56億,跟1月和2月逾600億的規模相比已經大幅縮減了近13倍。
孖展融資利息低至2%
當北上資金大額殺入A股時,對杠桿死灰復燃的擔心又出現了,事實上香港場內桿桿資金來自孖展,但杠桿倍數并不高。
相比境內的兩融業務而言,孖展至少有兩個方面的優勢:一是香港的孖展業務開戶幾乎沒有門檻,不像A股需有資產50萬以上才可以開設兩融賬戶;二是資金便宜融資利率也更加低,操作上確實便利。
據富途證券透露,公司提供的孖展融資賬戶不需要資金門檻,利率方面是港股6.8%、美股4.8%,而買入A股可能會根據質押物的不同進行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