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畢業生同硯們,
各位遠道而來的家長們、校友們,
各位來賓、各位老師:
大家好!對即將畢業的同硯們來說,今天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節日,迎新入學、畢業儀式這是我們黌舍兩個最重要的節日,是一個黌舍的精神年輪。我在大學工作30多年,在這兩個節日當中,我面對于的是永恒的青春,永遠的十八歲,永遠的二十多歲,雖然我在變老。
但這兩個節日不同。適才袁衛教授跟我說開學儀式和畢業儀式不同。開學儀式我們播撒希望,更多的是出發,畢業儀式更多的是播種,是一種享受,是一個大的分享的聚會。秋日9月份是黌舍開學的時候,高校的秋日是春天,是春意最濃的時候,因為是新生來報到,他們滿懷著向往,滿懷著期望。肩膀上扛著家里的囑托、國家的希望、本人的夢想,所所以最標致的季節。
今天驕陽似火,正當炎天,但這是我們黌舍沉甸甸的播種的季節??吹轿覀兊膶W生穿著種種學位服,正所謂“春華秋實”,學士的、碩士的、博士的,我知道我們黌舍的秋日真的來了。在這里祝賀大家有秋日的播種。這個播種是我們每一個學生的,是我們每一個家庭的。我們今天又有幾千個畢業生,一個個有長進的孩子,是黌舍最可貴、最值得清高的財產,更是我們國家的財產,是國家的棟梁,以是今天是值得慶祝的豐收的節日。
入學時的開學儀式要給大家講幾句話,其實不用講很多,因為有的是時間,大家入學以后,我們在一起或者四年或者六年或者更長,有的是時間,你聽也好,你不聽也好,你愿意聽也不好,你不愿意聽也好,老師、黌舍總會給你講。然而今天是畢業儀式,是歡送大家的時候,我要多講幾句,為什么呢?今后要講的時間和機會就沒有入學時那么多了。適才我們新聞學院的胡百精教授已經“大數據”了一下,說他們把各大學畢業儀式校長講的內容統計了12萬字,我想我這個稿子三千多字,被十二萬字一統計,就跳不出十二萬字大數據的關鍵詞框架了,的確無外乎家國情懷、今后本人要走好、祝大家開心幸福等等。
不管怎么樣,就算跳不出這個“大數據”,既然是從黌舍——就是你們的家出發,我在想我們每一個孩子出發時,家里人要給你說點什么,我不敢說我能說得太全,然而我想有三句話、六個字是想講的。
第一,學好。我們的爸爸媽媽、我們的長輩,在大家出門的時候總會奉告我們你要學好,學好當然首先不要學壞。我相信經過大學、本科、碩士、博士的進修,對什么是好,在人民大學作為一個合格畢業生應該是能夠認識到你的價值觀、天下觀、人生觀應是怎樣的,我們是從延安走來的黌舍,我們是我們黨辦的第一所新型正規大學,家國情懷是刻在我們骨頭里、印在我們血液中的。
經過這么幾年的進修訓練教育,作為一小我私家大的畢業生,對什么是好,我想你是有清晰謎底的。學好就是要經得住誘惑,這個天下吸引你學壞的因素太多,我相信除了家庭和黌舍之外,那樣不耐其煩地給你講你要學好的場合不會很多的,以是大家出去之后是學好還是學壞,就要靠你自覺了,沒有那么多人會像你小時候在家里、像你讀書時候在黌舍那樣,在你的耳邊,雖然你很煩,然而呶呶不休地提示你、奉告你。我感覺大家必然要學好,要善良,要愛生命、愛萬物,要報效國家、忠誠、熱愛我們民族、報效你們的父母、寬容待人等等。我適才說過什么是好,大家有本人的謎底。我在這里雖然可能是絮叨,然而我還是發自內心想說一下,我們孩子要分開我們的家園,我真的希望大家學好,這是我想講的一句話。
第二句話就是守拙。中國有一句話叫大智若愚,從小格調上講,大聰明的人就是最愚笨的人,我們講守拙就要執著,肯吃虧,吃虧是福(可能是帶有“機會主義”)。我們說做一個別人喜歡的人,做一個和別人在一起能給別人帶來快樂和興奮的人,我想你愿意吃虧就意味著你愿意貢獻,愿意奉獻你的價值才氣真正體現。而你恰恰就是在這種吃虧、貢獻別人、貢獻社會的過程中你本人播種滿滿,你本人博得了別人的否認、尊重。正是在這種把機會讓給別人的過程中,你本人才氣真正獲得想不到的機會,這就是小我與大我,這就是吃虧和播種之間的棄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