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西安12月19日電 題:“塵封”三千年,古芮國埋藏著怎樣的文化脈絡?
——專訪陜西省考古研究院韓城考古隊隊長孫秉君
中新社記者 邊峰 阿琳娜
據《史記·周本紀》載,周文王時期,虞國人和芮國人因田界發生爭執,未能斷決,就一起到周國請西伯評判。進入周國境內后,發現種田的周人都互讓田界,更有謙讓長者的習慣。故未見西伯,虞、芮兩國人已覺慚愧,都說:“吾所爭,周人所恥,何往為,祗取辱耳?!庇谑歉髯苑祰?,都把田地讓出。
“虞芮讓畔”的歷史佳話傳頌至今,但史書對古芮國記載并不多。21世紀以來,考古學家先后在陜西韓城梁帶村和澄城劉家洼發現了芮國遺址,出土了數量眾多且精美絕倫的文物,逐漸揭開了其塵封數千年的神秘“面紗”。
金鞘玉劍、鑲金玉韘(韘:shè,意為古代射箭時戴在手上的扳指)、金制權杖頭以及世界最早的人工合成鉛白、中國最早的男性化妝品等出土文物,展示了芮國人怎樣的生活情趣,又如何講述3000多年前的文化交流?陜西省考古研究院韓城考古隊隊長孫秉君近日接受中新社“東西問”獨家專訪,對此進行解讀。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關于芮國的兩處考古發現,均曾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芮國為何如此神秘且重要,通過考古還會發現怎樣的芮國風貌?
孫秉君:商末有八百諸侯一說,西周初年分封七十一諸侯國,姬姓國占據五十三,到目前為止,很多都只聞其名不見其“跡”。芮國最早見于史籍是在周文王時期,其與周王室同源,后被秦穆公所滅,大約存在了400余年。
通過考古發掘,我們在梁帶村遺址發現了芮國五代諸侯國君大墓,在劉家洼遺址發現了兩代國君及夫人墓。出土的大量銘文證實了劉家洼遺址的年代上接梁帶村遺址,基本厘清了芮國后200年的世襲沿革(約公元前840至公元前640年)。梁帶村遺址的墓葬保存較好,特別是芮桓公及其兩位夫人的墓葬,出土了很多極具價值的珍貴文物。目前考古工作也厘清了劉家洼遺址的基本面貌,它由宮殿區、平民區、倉儲區、墓地四部分組成,出土了大量青銅器、金器、玉器、漆木器等。劉家洼出土了很多與梁帶村一脈相承、風格完全一致的文物,更加印證了兩處遺址的銜接關系。
2007年梁帶村發掘現場。冽瑋 攝
通過這兩處遺址的考古工作,基本明確了芮國后200年的歷史,但前200年的遺址到底在哪、文化面貌如何等仍待新的考古發現。芮國的考古研究,有助于我們了解兩周分封制下諸侯國的面貌,并對兩周時期中原文化與外域文化交流交往有進一步的認識。
2017年劉家洼發掘現場。鐘欣 攝
中新社記者:兩處遺址均發現了大量玉器,時代跨度大、種類多、工藝精致,這些玉器體現了古人怎樣的禮儀文化?
孫秉君:“君子無故,玉不去身?!敝袊裎幕┐缶?、源遠流長,并逐漸融入到政治、文化、道德、信仰等多方面。中國人對玉的重視和喜愛,在梁帶村遺址和劉家洼遺址的出土文物中得到了很好體現。
視頻:【東西問】佩戴玉器體現了古人怎樣的禮儀文化?來源:中國新聞網
這兩處遺址出土的玉器時間跨度從新石器時代至春秋,種類數量眾多,除了象征身份地位、體現周代禮制的玉戈、玉璧、玉琮等禮器外,還有許多與身份匹配、代表其審美情趣的佩飾等,顯示出芮國貴族階層的時尚與奢華。
芮桓公墓出土了多件玉器,其中多為禮器,也有項鏈、小掛飾等。出土的一把金鞘玉劍尤為精美,修復好的玉劍可插入劍鞘之中,金玉組合的完整佩劍在兩周之際頗為罕見,足以彰顯墓主人尊貴的身份。墓中出土的鑲金玉韘同樣造型精美,玉韘主體為白玉,鑲有金質鷹首。按照材質,玉韘并無實用性,應為佩飾,同樣也體現了墓主人的身份地位。
芮桓公大夫人芮姜墓中隨葬的大量玉器,保存完好,位置明確,且佩飾多于禮器。其中出土了目前發現最復雜的兩周玉握、七璜聯珠組玉佩、梯形牌組玉佩等精美的玉器組合,這些器物由玉石、瑪瑙、綠松石等組合而成。同時,還發現了玉牌飾、玉蠶、玉立人、玉虎等,這些應該是墓主人生前所愛之物,也顯示了古人在玉石方面的審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