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來,沒有一個冬天比今年更冷。
創業圈,壞消息串通好一樣結隊而來。知乎裁員,錘子求生,找ofo索要押金的排號的已經超過千萬,一眾超級獨角獸流血上市之后屢屢破發,只剩下股市像春天的大草原,在肅殺的寒冬中一片春意盎然。
“艱難”一詞在熱文標題中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各個行業爭相訴苦。新媒體也不例外,漲粉難,變現更難,還有越來越多的黑天鵝事件。2017年,“焦慮”更多掛在新媒體人的嘴上。2018年,“焦慮”則明顯地表現在新媒體圈社群中越來越多的沉默和越來越小的紅包上。
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新媒體無疑不是最艱難的行業。過去的這一年,新媒體行業經歷了劇烈的變革,甚至是一些結構性的轉折。
8月18日,新榜發布《六年,公號改變命運》,引來幾十萬人感慨。許多人在朋友圈表達對微信之父張小龍的謝意,一時沖淡了對于公眾號改版的困惑?!拔⑿鸥陌妗?,這個入選《2018新媒體十大關鍵詞》的概念,包含了新媒體人太復雜的感受。六年之后,公眾號走向巔峰,為了應對產品成熟之后的下滑,微信團隊主動求變,屢屢改版,但“瀑布流”對訂閱關系和公號品牌性的削弱,又讓許多創作者深感無奈。
雖然沒有必然關系,但公眾號打開率的下滑仍然被有人歸因到抖音和快手的崛起上——既然國民總時間是守恒的,A多了肯定意味著BCD少了。平臺的變遷與大眾注意力向視頻化內容遷移的進程同步,不過最大的受益者并非3~5分鐘意義上的短視頻,而是1分鐘以下甚至只有15秒的小視頻。
更短,意味著更高頻的刺激,更多的爽點。但這一波內容的視頻化不止于此,除了更短,還有豎屏化。從橫屏到豎屏,對用戶來說是全新的體驗,對創作者來說則是全新的挑戰——呈現方式的變化必然意味著表達語言和手法的革新。年底,“豎屏劇”的概念悄然升溫,那將是這一輪豎屏化視頻的新戰場。
不過小視頻平臺的興起,并無法解決人口紅利消失后的增長焦慮。但還是有人在流量恐慌的年代創造奇跡。趣頭條在巨頭的眼皮底下,僅僅成立兩年半之后日活就做到超過3000萬。小紅書成為垂直社區的新標桿,阿里給出30億美金的估值。年初用戶三百多萬的樊登讀書,在這個雙十一付費會員突破1000萬大關。網易的H5繼續刷屏,發布之后超過分享閾值而被朋友圈屏蔽,已經成為常態。
企業營銷在流量上的焦慮集中體現在暢銷書《流量池》上。作為新晉獨角獸瑞幸咖啡的CMO,作者楊飛筆下都是燒錢學到的真知灼見。企業需要建立自己的流量池,這是楊飛的建議。但企業仍然需要外部媒體渠道的助力去傳達品牌、觸達用戶。在品牌與新媒體之間,越來越多對內容營銷的共識,而且參與期間的新媒體,在品牌傳播中的角色已經不僅限于渠道,而是發揮自身創意功能,逐漸蠶食傳統廣告公司的份額。
廣告仍是新媒體的主要營收來源,但少數探索者已經走得更遠,他們希望在廣告之外找到第二根、第三根業務支柱。
把流量賣給品牌沒問題,但為什么不能直接和用戶對話呢?內容電商正在成為新的流行。聚焦中產女性的“靈魂有香氣的女子”電商單月流水過千萬,而更早、更重投入的“一條”流水更加驚人。
線上流量越來越貴,線下成為新的流量價值洼地。進入下半年,“一條”在最繁華的上海三家線下店同時開張,12月份十點書店在廈門正式開業,幾千萬的線上粉絲從此有了自己的線下據點。
先發優勢明顯的新媒體逐漸企業化,從純渠道向以內容為核心的多元化經營轉變,不斷打破新媒體公司的想象力天花板。其中自然少不了資本加持,新媒體領域能否長出10億美金的獨角獸,既要靠投資人的推演和決斷,更要靠內容創業者的突破和實踐。
但內容行業從來不存在壟斷,因而永遠都存在機會,總有新人走到聚光燈下引發萬眾矚目。抖音無疑是今年最強大的網紅工廠,代古拉K之笑讓無數粉絲恨不能日日相見??焓謩t貢獻了讓人驚掉下巴的耿哥,號稱“保定愛迪生”的他用無數無用的發明走出另類網紅路線。公號仍然是孕育優秀創作者的沃土,“末那大叔”和“進擊波財經”兩個男人如冰與火一般在情感和理智兩條路線上各自施展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