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三明在推動文化下鄉:“半臺戲”唱響文化扶貧“一臺戲”)
(福建日報記者 項裕興 陳亮)“新一輪的送演活動即將啟動,演員們都鉚足了勁兒?!苯?,三明市歌舞團黨支部書記江錦華對記者說。2015年,三明市歌舞團送戲下鄉多達106場,今年,根據市里的要求,三明歌舞團送戲下鄉的對象主要是針對老少邊窮村莊。三明有300多個這樣的村,分布廣泛、大小不一,部分地方交通不便,直接進村演出,衣食住行都增加了難度,演出開支也較高。
針對三明市流動文化服務的開展有著地處山區、居住分散、人口密度低的市情現狀,為了使送戲下鄉活動更加貼近群眾,永安率先探索推出“半臺戲”文化下鄉模式,利用流動舞臺車、流動圖書館深入基層農村開展“文化走親”鄉土巡演,由文化館業務干部、館辦公益文藝團隊和文化志愿者出半臺節目,鄉鎮(街道)、村(社區)群眾自編自演半臺節目。
永安的探索實踐引起關注。去年8月,三明市委市政府下發《“半臺戲”公共文化服務配送試行辦法的通知》,在總結永安經驗的基礎上,通過“上級配送一部分,地方組織一部分、群眾參演一部分”,形成“三級配送、四級聯動”的文化下鄉服務體系。
具體操作上,“半臺戲”由三明市、縣兩級宣傳文化部門聯合開展。配送的內容包括非遺展示、公益講座、主題展覽、培訓輔導等。配送的主要方式是市里通過征集項目、組織評審、公布目錄的方式,在市藝術館先建立服務資源庫,再結合各縣(市、區)基層群眾的需求,以按需點單、分級點單、配套點單等形式,實施聯動配送。點單配送由市里負責購買部分節目進行配送,其余節目的編排、演出、組織工作由地方負責,通過分級購買,形成“一臺戲”。
“半臺戲”的啟動,給了三明歌舞團新的啟發:發動演出地的老百姓一起參與,讓專業與民間融合起來。每次進村演出之前,都事先溝通好,由當地安排有特色的數個節目同臺演出。有的地方實在沒有節目,經過簡單編排的廣場舞也照樣上,為的就是充分調動基層民眾的參與積極性。
效果出乎意料?!斑^去單向‘送文化’,成本高,演出高大上,群眾沒印象,如今是真正扎根到基層、入人心?!苯\華說,結合“半臺戲”運作模式,三明市歌舞團的演出理念不斷求變求新,根據農村空巢老人和小孩多的特點,更突出知識性和趣味性,進一步打破了與老百姓的距離感,演出的互動效果更佳。
在三明市藝術館公共文化服務平臺上,節目庫里已有456個演出節目。除了市縣文化部門組織編排的節目,還有大量來自民間?!鞍肱_戲”啟動以來,不少基層群眾、民間團體的優秀節目被納入市里的資源庫,比如永安的小品“愛心敲敲門”就得到多個地方的點單,并到多地演出,成為全市的名節目。
為確?!鞍肱_戲”順利運轉,從去年開始,三明確立市級公共文化資源配送總額度每年不少于50萬元,預留10%經費作為監督、考核、激勵資金。同時,通過引入第三方評價考核等形式開展群眾滿意度測評和績效評估,將“半臺戲”配送服務工作納入文化先進縣(市、區)、文化先進鄉鎮(街道)創建等內容,列入市、縣兩級宣傳文化部門年度工作安排。
“‘半臺戲’配送服務,既滿足了基層需求,又把送文化和‘種’文化有機結合。今后,還需要在制度建設、人才培育、經費保障等問題上更下功夫?!比魇懈笔虚L張麗娟說,這樣也能實現文化扶貧的精準性。
記者點評>>>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文化建設不可缺位。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光靠政府或是相關部門的推動,還遠遠不夠。三明在精準發力文化扶貧的過程中,改變以往的單向輸送,啟動“半臺戲”,著力發掘地方文化人才、培育基層文化創作隊伍。精準發力的“半臺戲”模式不僅可減少資金、資源的低效利用和浪費,還有助于培育地方特色文化,創作出一批傳遞積極健康思想,接地氣、有溫度的文藝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