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北武夷山全域旅游漸入佳境

  2015年9月,武夷山市向福建省旅發委申報了為期三年的“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工作。

  三年來,武夷山不斷完善旅游配套服務設施建設,大力推動文化、生態農業等資源與旅游產業發展的深度融合,補齊旅游業發展短板,使旅游結構更系統,產品要素更齊全,發展因子更協調,作用機制更明顯。

  如今,武夷山“吃、住、行、游、購、娛、健、體、學”各個方面都充滿了地域特色,文化旅游、體育旅游、農業旅游、研學旅游競相崛起,“清新福建,快樂武夷”旅游主題形象大幅提升。

  據介紹,三年來,武夷山主動作為,為創建全域旅游做了大量工作:

  一是推進旅游規劃全域化,打造全域化旅游產品。精心編制實施《武夷山市全域旅游示范區規劃》,推動旅游和生態共生共享;強化旅游項目有力支撐,集中力量,加大投入,高起點規劃、高水平建設一批全域化旅游精品項目;培育全域旅游主打產品,通過“點、線、面”結合引導全域旅游差異化和特色化發展。

  二是加快旅游品牌創建,促進旅游產業融合,建設特色村鎮景觀。

  三是完善旅游要素,提升旅游惠民水平。完善旅游基礎設施,改善交通設施,提高重點景區的通達度;提升住宿級配水平,合理發展高端商務酒店,規范發展經濟型酒店,鼓勵發展特色主題酒店;發展特色餐飲,進一步挖掘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風味小吃和美食佳肴,培育一批“名店”和“老字號”餐飲品牌,積極舉辦“地方風味小吃、特色菜烹飪大賽”等形式多樣的餐飲節慶活動;創新行業經營服務水平,規范旅行社運營機制,鼓勵旅行社業做大做強;優化全域旅游人才保障,積極培育更多專業人才和復合型人才。

  四是加強旅游標準化建設,構建全域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全面實施國家級旅游標準化試點市建設;完善旅游信息服務體系,加強旅游網站、旅游企業網站之間的鏈接,做好旅游信息的服務與管理工作;完善數字旅游系統,大力發展智慧旅游,探索建立旅游數據中心,提升公共旅游信息服務水平;建立游客新型體驗終端,依托數字武夷智慧中心建設旅游咨詢中心、呼叫中心平臺,實現“一部手機暢游武夷山”、“一張網絡服務游客”的目標。

  五是推進旅游機制創新,提升全域旅游綜合管理水平。創新旅游管理體制,成立旅游發展委員會;推動旅游綜合治理,完善旅游市場治理機制,加快依法治旅、依法興旅進程。

  武夷山著力推進旅游規劃、旅游項目、旅游服務和行業標準全域化,形成處處可旅游、行行加旅游、時時能旅游、人人享旅游的全域生態旅游大格局。

  ——堅持全景式打造,逐步形成大旅游格局。全面加快景區整改提升,補齊軟硬件短板,打造精品景區。

  ——堅持產品體系,推進旅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一二三產業結構調整,推動旅游業與其他產業整合發展,不斷增強旅游產業帶動和滲透作用,“旅游、互聯網”體系日趨成熟,形成了“山、水、茶、學、休、體”等多元的旅游產品體系,樹立起了文化旅游、體育旅游、農業旅游、研學旅游獨具武夷山特色的旅游品牌。

  ——堅持地域特色,推進“旅游”融合發展。圍繞“吃、住、行、游、購、娛、健、體、學”,推進“旅游”體系建設。

  ——堅持品牌優勢,做好全域旅游整合營銷。用好用活南平市出臺的促旅游產業發展的系列獎勵政策,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推動旅游企業做強做優做大。積極與有影響力的網絡平臺、自媒體通力合作,大力開展網絡營銷。加強與上級鐵路部門對接聯系,爭取增開主要客源地高鐵始發列車。大力引進多家航空公司,拓展國內新航線。以“一帶一路”、“萬里茶道”和“朱子理學”為紐帶,著力拓展歐亞市場。(蔡錦生)